关于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22-07-07

关于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摘 要:当前川渝毗邻地区已有人才政策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框架,但现实中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导致进展缓慢,目前仍存在引才、育才、留才难等问题,人才服务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从加强人才政策一体化顶层设计、实施弹性人才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进行人才政策一体化的调整、根据当地特色细化人才规定、构建人才政策的良好信息平台五个方面,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关键词:川渝毗邻地区 人才政策 一体化

一、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已有总体框架

目前川渝两地出台了多项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政策协议,为人才政策一体化工作搭建了合作框架,指明了合作方向。目前两地政策中对人才工作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体来看,川渝两地所出台的政策中涉及到人才的内容可分为资金支持、团队平台支持、项目支持、岗位职称支持与政策保障服务等方面。

表1 川渝两地部分相关政策列表


资源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二、重庆地区人才发展仍存在障碍

(一)重庆市人才政策分析

目前,重庆市出台60余项涉及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使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分析政策文本并编码,形成185个参考点,其中供给型政策96个参考点,占比51.9%,侧重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与支持等推动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需求型政策54个参考点,占比29.2%,大部分均有对人才引进和评价评审的规定;环境型政策35个参考点,占比18.9%,其中最侧重表彰奖励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

(二)重庆市典型地区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万达开地区2020年签订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川渝毗邻地区人才一体化推进中先行先试。作为重庆市典型地区,万州区与开州区代表了川渝毗邻地区中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经实际调研,发现万州区与开州区的人才政策与实施现状有以下共同问题:

(1)人才引进困难,区域吸引力不足;

(2)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发展出现恶性循环;

(3)人才使用混乱;

(4)人才培养能力有限,培养时间和成本较高;

(5)缺少人才供需信息载体,信息交流不对称;

(6)人才发展空间受限;

(7)人才服务保障力度不够,缺乏配套设施;

(9)人才顶层设计强度不够,人才政策环境仍不平衡;

(10)一体化协同不够深入。

三、推动重庆地区人才发展的五点建议

针对典型川渝毗邻地区的特点,对比现有政策和问题,梳理人才政策一体化发展路径,得出重庆地区人才发展路径如下。

(一)加强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顶层设计

在推进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时,必须立足全局,引领实践。首先应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管人才,做好人才指导工作,出台人才政策一体化指导纲领;其次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框架下,统筹各地区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因素,充分考虑到川渝毗邻地区的政策、产业营商等各方面环境,谋划布局并优化资源配置,出台针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意识,坚持以“引才、育才、留才”为目标,使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与其他政策进行系统性的耦合,再下沉到具体地区,使各地区清晰地构建人才政策一体化的框架;最后应加大改革力度,用好人才,尊重人才,提升人才工作的普遍意识,使人才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构建川渝毗邻地区人才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二)实施弹性人才机制

相对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川渝毗邻地区的区位劣势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无法长期留住人才,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引才、育才、留才”困难的局面。在此形势短时间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有必要转变思路,将“引才、留才”由长期工作变为短期工作。可借鉴目前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及企业等制定人才需求,引进短期人才,并配套一定的短期措施,解决实际产生的问题。由此形成成熟的运转机制,突破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从而解决当地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在川渝毗邻地区有需求的地区逐步统一弹性人才机制,引导产业发展。

(三)根据产业发展进行人才政策一体化的调整

川渝毗邻人才政策一体化不应是简单的平均发展或绝对意义上的同化,而是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特点,针对性出台政策,突出地区优势,加强人才在川渝毗邻地区的自由流动,引领地区发展。各地区有不同的产业且发展情况不均衡,导致了各地对于人才需求质与量上的差距。在“引才、育才、留才”的工作上,各地区应以当地产业为导向,明确自身的优势产业,理清自身的人才需求,从而在政策上制定本地区“引才、育才、留才”的相应措施,发挥优势规避劣势,使人才能够认识到本地本行业的发展空间,为聚集人才打下基础。而根据产业引进、培养和聚集的人才可为产业发挥作用,促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在长期水平上为人才提供更强的支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人才发展建立良好的长期机制。各地应对人才发展进行协同调控,统一地区资源,整合区域优势,在川渝毗邻地区实施人才联动发展。川渝各毗邻地区形成成熟的基于产业发展的人才机制,有利于人才在该地区流动,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活力。

(四)根据当地特色细化人才规定

川渝毗邻地区具有川渝两地的典型共同特征,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应根据当地的特色,对人才政策进行细化,在顶层设计的大框架内,出台符合本地或行业特色的详细清晰的人才规定,避免由于框架与本地或行业特色的冲突造成的人才损失。例如,可实施详细的人才分类规定,在某些较为冷门的行业内根据需要合理降低要求,打开人才引进的口子。因此,可分部门、行业、单位等进行详尽的调查,明晰人才需求,出台人才规定,细化类别、质量、数量等一系列要求,奠定引才、育才、留才的工作基础。同时,在人才使用上也应当根据供需对应关系,出台相应的规定,确保人才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各地细化的人才规定更有利于人才流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

构建人才政策的良好信息平台

针对人才与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应构建正规统一的人才信息与需求信息平台。广泛征集人才的供给信息与人才需求信息,分类进行清晰明确的管理,使人才供给和需求能够精准对接,活跃人才市场。进一步规范人才与需求的信息提供方,使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采用。同时在平台中确认人才的真实身份信息与需求信息,提高平台的信任度。基于此建立长期的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机制,辅助构建成熟的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体系。

 

本文来自2021年度重庆市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人才工作课题研究项目《川渝毗邻地区人才政策一体化研究》咨政建议,课题负责人:万晓榆,系重庆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课题主研人员:丁冬、袁野、张洪、张俊瑶、陈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