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就业见习 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 2022-07-07

强化就业见习 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


摘 要:我国的见习制度是伴随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几经变迁,逐渐完善。重庆市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工作,而促进青年就业的见习制度也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日臻完善。本研究描述了重庆市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对重庆市青年见习促进高质量就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强化就业见习促进青年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青年 见习 就业


我国的见习制度是伴随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几经变迁,逐渐完善。重庆市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工作,而促进青年就业的见习制度也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日臻完善。那么见习促进青年就业效应怎么样呢?能否促进高质量就业呢?

一、重庆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庆市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就业见习工作。十三年间,全市就业见习基地由近200家增加到9691家,行业类别不断拓展,岗位种类进一步丰富。截止目前,涵盖4家国家级见习基地,15家市级青年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今年1-11月提供49355个就业见习岗位,参加就业见习人数20613人,全市共计向见习基地拨付见习补贴资金8128.85万元。其中15家市级青年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今年成功申报见习补贴人数1076人,见习留用率48.05%。在就业见习工作开展的2009年到2020年间,全市共有9691家就业见习基地。其中,2009年201家,2010年402家,2011年540家,2012年687家,2013年765家,2014年952家,2015年1551家,2016年2575家,2017年3260家,2018年4444家,2019年6484家,2020年9691家。2020年1-11月青年就业见习申报补贴20613人,审核通过并报财政部门的16514人,累计发放见习补贴81288500元,已完成全年1.2万人目标任务的137.62%。  

(二)存在的问题

见习人数没有随着见习基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见习补贴申请率不高,就业市场的波动影响就业见习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就业见习基地申请单位目的和动机多元化、多样化、多极化,参差不齐;就业见习岗位开发的跨行业、跨部门协同合作不足,尚未实现数字化、智慧化高效服务;就业见习政策宣传尚未实现全覆盖,见习基地的管理环境和政策支持有待完善,未就业毕业生和见习青年的跟踪服务,还需更新技术支持,就业见习青年劳动权益保障有待完善,缺乏相应立法保障。

(三)原因分析

就业见习配套建设与地区现实条件不协调;见习市场需求与学生综合素质不协调;见习基地实操过程与学生期望不协调;青年见习观念与社会价值取向不协调。

 二、重庆市青年见习促进高质量就业实证研究

(一)青年见习促进就业的效应

调研数据分析发现调研学生中有14.83%的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调研时就业率为57.19%,有21.85%的学生还在继续找工作。有8.36%的同学不想就业,有12.60%的学生选择继续考研究生或者准备考机关事业单位。2021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50.28%的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26.98%参加了或正在准备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试,60.54%的学生参加了见习或者实习活动,还有高达39.09%的学生没有参加见习或者实习活动,这与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有关。有23.63%的大学生不知道有专门的见习政策,也反映了见习政策的宣传还需要加大力度。

61.09%的学生认为见习与就业有关系,有38.91%的学生认为见习与就业没有关系,这个比例略高,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有近40%的同学没有参加见习或者实习,对见习促进就业的认识还不全面;二是学生见习后留用比例不高,这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预期存在差异有关,调研数据显示,在被调研学生中见习后留用的人数仅占8.47%;三是见习单位与见习内容与就业匹配性还不高。

将有无见习或实习经历的学生的调研问卷单独分析,将被邀请参加面试的次数调研数据做标准化处理,A、B、C、D、E、F、G分别记分为0、1、2、3、4、5、6,计算每一个学生的得分,再计算平均得分。有见习经历的学生被邀请面试的次数平均为195次,没有见习经历的学生被邀请面试的次数平均为159次,前者比后者高22.64%,说明见习对就业起作用。由于考研究生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群体比较大,这部分学生大多没有参加见习,也没有频繁去参加招聘活动,因此无见习经历的学生没有被邀请参加面试的次数的比例较高,达到44.0%,而有见习经历的学生没有被邀请参加面试的次数的比例较低,为24.49%。被邀请参加面试次数在1-6次的学生中,有见习经历的学生比例高于无见习经历学生,但被邀请参加面试次数在超过6次的学生中,有无见习经历没有明显差异,在此处出现了拐点,说明竞争力较强的学生其就业情况与见习关联性不高,这也说明见习促进就业的作用在就业竞争力中等及偏下的学生中体现较为充分,而就业竞争力较强的学生中体现不充分。至于就业能力在什么程度会出现见习促进就业的拐点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青年见习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效应

调研发现有53.28%的大学生认为实习或见习与高质量就业没有关系,只有46.72%的大学生认为有关系。将高质量就业分解为工资、福利、就业环境、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条件、满意度等维度,分别进行调研,发现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实习或见习与这些因素无关。这些结果与被调查人员是否有实习或见习经历、是否就业、年级没有明显关系。

 三、进一步发挥见习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调查数据表明有见习经历的学生被邀请面试的次数比没有见习经历的学生要高22.64%,一方面反映见习对促进就业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见习促进就业的效应与投入的资源还不匹配,还没有达到效应最大化,因此鼓励青年通过见习促进高质量就业、提高见习促进青年就业效应等方面来提出对策。

(一)鼓励青年积极参加见习活动

有见习经历者被邀请面试的几率会增加,而重庆市目前见习基地数量众多,但见习人数相对不多,要解决这一矛盾,积极的办法就是重塑见习观念,强化见习促进就业的作用,提高青年参加见习活动的比例。要加大就业见习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丰富宣传方式和载体,向各类社会群体传递见习经验有助就业创业的重要理念。扩大全媒体宣传、加大典型示范、加大经验交流。

(二)监督考核,完善就业见习闭环管理

对见习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严格控制低质量见习岗位的基地增长,提升见习岗位质量,开发适合不同专业需求的见习岗位,提高岗位专业匹配度。出台见习基地评估办法,对见习基地实行评估。将就业见习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建立青年就业见习促进工作的考核体系,可以提升青年就业见习促进工作的成效,保障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见习政策实施监督体系,对青年就业见习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统筹整合、科学设定就业见习促进考核指标。

(三)提高见习促进青年就业效应

继续坚持需求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我市就业见习制度持续创新升级,打通就业见习“快车道”,加密线上招聘、加强多方联动、探索校地协同、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实地调研。

(四)示范引领,打造重庆特色就业见习品牌

在巩固现有的“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重点行业、知名企业、特色产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园、技能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等合作,集中开发一批优质见习基地,共同实施规模化、可持续的见习项目,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见习岗位,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开展见习。

(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见习活动持续性

构建长效促进机制(加强立法工作是建立就业见习长效促进机制的前提、就业见习促进政策体系是就业见习长效促进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见习人员实名制台账、实现“重庆市青年就业见习管理系统”系统升级、完善见习期满跟踪服务机制、优化补贴兑现和资金发放流程)。 


(本文来自重庆市人才研究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主办课题《就业见习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研究》咨政建议,课题负责人:李贤柏,系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课题主研人员:向薪蓉、刘慧、周洋、候嘉宸、吴承丹、吴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