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人才流动便利度问题研究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22-07-07

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人才流动便利度问题研究对策建议


摘 要:本文基于重庆市营商环境和人才流动便利度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我市营商环境存在优惠政策落地存在偏差等十个方面的不足,我市人才流动便利度存在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理念不够深入人心等八大现象,课题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了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并从六大维度展开才流动便利度指标体系研究,在此基础上,课题提出了持续均衡加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等十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  人才流动便利度 影响因素 评价体系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希望重庆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第一,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第二,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第三,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提高重庆市人才流动便利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立足重庆实际,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我市人才流动便利度水平,全面支撑起市场主体对人才的需求,建议如下:

一、加大宣传引导。各责任单位要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本系统在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优化提升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加强协调联动。成立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提升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健全推进机制,责任单位积极配合,研究谋划重点任务,协调破解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全市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优化提升工作。

三、压实目标责任。各责任单位要围绕方案确定的目标,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努力破解制约我市营商环境优化的问题和短板,确保任务扎实推进、按期完成。

三、优化完善人才服务环境。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设,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申领、发放惠才卡,提供出入境、户籍办理、薪酬管理、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绿色通道服务。构筑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搭建主管部门专员、承办机构专员、服务窗口专员和用人单位专员四级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身份编制、职称评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休假考察、联谊座谈、走访慰问等服务活动,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人文关怀,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好条件和最优服务。

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不断完善人才住房保障制度。相对全国一线城市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重庆市房价相对理性,但是重庆市工资水平整体不高,实施好人才安居工程、不断完善人才住房保障制度是筑巢引凤的必要条件,建议通过新建、购买、租赁、配建等多种方式,扩大实物配建覆盖面,打造人才小镇新载体,扎实搞好集中建设,盘活存量用地用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建设与重庆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公寓供给,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免租金入住,尽力而为、竭尽所能为来渝人才安居重庆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人才流动基本保障。优先为引进人才办理落户,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服务,为人才流动提供子女入学、住房安居、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等保障。完善人才奖励政策,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工资薪酬制度,推进市属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分级分类优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推动企业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

六、推进人才流动服务便民化。深化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市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支持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对没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可自主开发评价规范。积极培育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持续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优化人才公共服务,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互联,加快推进“一点存档、多点服务”,提升“互联网+人才服务”水平。

七、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破除妨碍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常态化“绿色通道”。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完善柔性引才政策措施,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柔性引才激励办法,柔性引进人才与本地同类人才在创办科技型企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等方面可享受同等待遇。持续办好中国•重庆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大力引进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

八、持续均衡加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市需要进一步围绕消除来渝人才子女入托入学后顾之忧,持续均衡加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目标地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均衡度往往是人才是否选择落户的根本条件。我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几个区县,这对全市高质量发展是不利的,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人才也是不利的,除了优化已有的存量优质教育资源,建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九、积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医疗资源供给的重要性。提升全体市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一流医疗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引育优秀医疗人才。一流的医疗资源、一流的医疗服务能力、一流的就医环境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建议充分发挥重庆医科大学等优势,培养跟多优秀医疗人才服务重庆发展,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十、升级服务体系,提高人才办事顺畅度。人才服务方面,着力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针对人才服务碎片化问题,围绕“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一平台”“一网络”“一窗口”“一张卡”“一专线”等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闭环管理”运行机制,推行人才服务“网上办”“移动办”,其中人才职称确认、落户资格审核等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学历认证、人才引进等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理。

十一、强化对人才的岗位聘用制。要加强对人才的招聘、培训、评聘、使用、考核、奖罚、待遇等配套政策的研究和建设,实行选人、用人、育人一体化。对各种专家、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和所聘用的专业岗位,都要明确责、权、利。要建立动态管理模式,对评定的各类专家及技师,全部实行任期制,每5年重新进行评定和聘任,建立滚动式的津贴待遇,彻底改变一评定终身的终身制。 

十二、实行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实行竞争上岗,有利于促进内部年轻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调动员工长期沉淀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之看到共同发展的前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尽量做到人员的专业对口,专才专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坚持因材施用的原则,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使工作与人才的能力、性格相适应,尽量做到各得其所,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实行岗位交流上,可以考虑先对领导干部实行岗位交流,取得一定效果后也可以考虑将一些管理人员轮换到其他能够尽其所长的岗位进行锻炼,或者根据一些重要岗位需要定期进行人员轮换任职的情况,建立正常的岗位交流制度。 

十三、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实现贯通的工程技术等职称系列,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参加相应系列职称评审。稳妥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生产实际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自主选择评价方式方法。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技能人才,给予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十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包括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

一是完善优化专业技术人才晋升机制,即专家队伍、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人按各自系列分别予以考核晋升。

二是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实施首席科学家、首席研究员、首席工程师制度,探索建立杰出科学家工作室等;

三是改革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未设置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打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环境,激励人才成长、发挥人才价值,积极开展产业领军人才选拔工作,通过创业大赛和专家评议等形式,评审认定与我市制造业大市向强市转变的产业领军人才。

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突破学历束缚、打破论资排辈瓶颈、体制内体制外一视同仁、城乡一视同仁,按照特殊贡献,依据代表性成果,可直接申报相应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机制,即建立新的考核标准和正常的考核程序,实行动态管理,打破固定身份和终身制;

四是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它通过制定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制度来实现。现代绩效考核制度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计划、沟通、评价和反馈四个阶段,促进工作的改善和员工的成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方案。考核的结果,一方面是在员工职业发展系统方面,为表现优良的员工提供晋升、职位轮换、培训等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在薪酬系统方面,通过奖励的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同时,通过惩罚的办法约束员工的不良表现,促进其改进工作。

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与人才层次相匹配的薪酬制度,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多种方式激励高层次人才,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在编制、社会保障、职称评定、住房、子女入学以及承担重大项目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本文来自重庆市人才研究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主办课题《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人才流动便利度问题研究》咨政建议,课题负责人:屈建华,系重庆纪创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课题主研人员:陈璇、周宗社、赖长鸿、梅奥、邓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