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重庆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及就业培训教育服务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 2022-07-07

关于加强重庆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及就业培训教育服务的几点建议


摘 要:随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的成立,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及就业培训教育服务需求不断增加,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教育服务模式亟须创新完善。通过对梳理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就业政策、教育培训需求,调研近10年重庆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的项目实践教学、管理、服务以及国内外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的经验教训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要切实提高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的有效性,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市级培训平台、加强帮扶激励,市场化的教育培训运行管理机制、精准化的教育教学服务手段、扁平化的资源统筹服务方式、大力开发退役军人人力资源等是保障措施,能较好地满足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

关键词:退役军人  创新创业  培训教育  政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立法立规、搭建平台、帮扶激励

(一)完善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全市退役军人培训教育工作

1、健全配套法规制度

关于法规制度建设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市级层面,需要在结合国家退役军人安置立法的基础上,以地方行政法规形式,明确市区两级政府在创业就业培训上所承担的职责,将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成效列入当地政绩考评指标,让参加培训成为法定赋予退役军人的权利;其次,在组织程序上要以部门规章方式明确退役军人参加创业就业培训的相关流程,包括从退役到参加培训,直至就业等阶段,各个期间退役军人应享有的权利,防止出现政策制度的含糊不清,各个区县各行其是,组织程序混乱等情况;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军地协作机制,在现役军人退役前,由市或区县政府牵头,适当组织相关专业适应性训练,以便其退役后更好适应创业就业培训需要;最后,市政府应在国家法律规范的大框架下,细化相应的落实规范,出台地方性行政法规,以明确各级业务部门的相应职责,明确奖惩机制,有力促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的落实。

2、提高经费保障力度

由于重庆市所辖区县间地方经济发展极不对称,且在经费列支上也没有明确的规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落实上的区域性差异。推进创业就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发展,必须下大力度强化经费保障环节。社会培训资源对于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区(县)应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推进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经济发达区域教育资源充裕的实际,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放开指令性任务安排,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集中筛选培训资质高、社会信誉好的机构担负培训任务;针对欠发达区域教育资源贫乏的实际,可以定点选择几所师资力量雄厚的专业院校,打破区县行政区划集中组织,对于难以集中组织的地区,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开通网络课堂等形式,优化教育培训结构。同时,对于某些社会化较强、专业性较高的专业培训,如会计、设计等,还应放开民间培训机构准入限制,由退役军人自主选择,与其签订培训协议,财政直接支付培训费用,以提高培训的质量水平。

3、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要明确各监管评价主体职责。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的监管主体涵盖了退役军人、民政、财政、教育等多家部门,由于各部门仅负责自己域内的工作,难以对培训监管形成合力。 所以应从法律法规层面确定培训的职责主体,实践表明包括重庆在内的多个地方民政和退役军人部门的职责尚未彻底理顺,常出现职责交叉重复。其次,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监管重点应有所区别。如财政部门主要是负责监督和指导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人力资源、教育部门则主要负责监督社会组织在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计等方面结果进行评价,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审查参与培训的机构是否具备足够资质和条件,并对其进行日常监管和评价。

二是要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对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的监管,不应只在培训完成以后实施,而应覆盖全过程,防止有的承训单位受利益驱动,提高考核通过率,降低考核标准。因此,唯有形成一套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例如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都指定专业监管人员,成立监管小组定期组织综合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监督整改。

三是要统一监管标准。首先应该对培训机构的专业化水平等条件制定统一标准,防止一些区(县)政府的“选择性支持”;其次,要衔接各监管主体的行为标准,各部门之间应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政策阻碍;同时,要明确培训通过标准,防止培训过程出现走形式现象,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完成预定计划。

(二)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培育市级退役军人培训教育平台

1、整合资源,建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政府要通过统筹多方力量、整合创业项目、筛选优质企业等措施,实现创新支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互动发展。 首先是要协同社会多方力量,做好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投资应该依托产业发展需要,由政府主导,充分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其次,可以引进专业运营团队,进行市场化运作。孵化基地运营可借鉴事业或企业型的运营模式,选取互联网、新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备等方向的专业化创新创业运营团队,在产业定位、运营策划、资本运作、客户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发挥专业能力,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组织管理模式可实行“管委会(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展服务中心)”的模式。管委会作为孵化基地的领导决策机构,为孵化基地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办公室作为孵化基地日常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管委会制定的各项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实。

2、共建共享,成立市级退役军人培训教育联盟

建立市级退役军人培训教育联盟不仅利于促进各培训机构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人才与技术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资源综合利用,也有助于增强我市退役军人培训教育质量和行业整体水平。 首先应加强全市职院培训机构的文化衔接,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克服文化差异性所导致的冲突,探索建立与联盟内部成员相融洽的教育联盟文化体系,制定全市培训机构联合品牌战略,全市教育联盟培训机构成员应对该联合品牌给予可信赖的承诺,同时也能通过支持联盟教育品牌的方式来增进联盟教育品牌的内在价值,并从中获益。其次,培训教育联盟的有效运行需要规范化的组织机构作保障,为避免培训教育联盟各成员的独立利益对联盟关系的破坏,全市培训教育联盟应通过整合各成员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教育联盟在组织机构层面的战略协同能力,以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同时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探索基于教育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成立监事会、常务秘书处、学术委员会等常设机构,并制定配套组织章程,以促使联盟运作流程常规化。

3、精准管理,建设全市退役军人大数据服务平台

政府主导建设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要充分统筹社会资源,获取并分析平台运行中积累的各项数据,为退役军人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服务、就业服务以及管理服务,为承训机构、用人单位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供需平台和数据资源,形成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及需求管理的服务闭环。平台在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分级管理、需求调查、技能培训、就业管理、创业服务、终身学习、评价跟踪”等工作环节,以发放调查问卷、抓取浏览习惯、跟踪学习过程、记录学习结果等形式抓取用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多维度用户标签,全面形成退役军人的个性、知识、技能等显性因素的清晰画像,为政府、承训机构、用人单位、退役军人提供多维度数据资源和服务管理通道,保障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规范、高效。

4、扩大规模,提升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影响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将比赛项目转化为教学任务,开展针对性教学,实现学生在比赛中掌握知识,教师在比赛中改善教学的效果,营造浓厚创业氛围。为此,市级退役军人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多方部门,鼓励退役军人踊跃参与,广泛推动不同专业领域创业创新比赛,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同时通过筛选审查推送企业和团队参加大赛,并由培训机构对参赛企业和团体进行了赛前辅导,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服务、营造环境,建设创业创新生态体系,来激发退役军人们创业创新的热情。

(三)加强指导帮扶激励,健全退役军人培训教育服务体系

1、法规政策指引,增强激励措施

在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问题上,要尽快出台相关地方扶持政策,来细化、规范化、具体化指导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特别是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如小额贷款申请、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保障。此外,政策是工作执行的依据,退役军人只有充分了解掌握现行政策,才能够更好地为就业做好准备。否则,既妨碍了政策法规的落实,也增加了退役军人就业难度。为更好发挥法规制度的指导作用,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增加政策宣传力度,以更好地保障退役军人顺利就业。在宣传方式上,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宣传册,还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及主流网站打造退役军人政策宣传网络,此外,还可以打造微信公众号及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渠道来传播退役军人就业帮扶政策。同时,还要加强地方企业的参加热情,在企业内部进行相关政策的宣讲,这样不仅帮助了政府减轻了宣传工作量,还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接纳退役军人。

2、创业课堂搭台,创业导师唱戏

政府在进行创业就业培训的同时,还应加强针对性的专业指导,通过借助重庆市院校与企业的优质人力资源,设置专业导师队伍,帮助退役军人创业,并对相关活动进行规划帮扶。具体来讲,市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建立退役军人自主创业资料库,登记近年来退役军人计划创业的详细信息,根据退役军人创业方向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导师进行指导,导师帮助的期限应不少于2年。在进行导师和退役军人进行创业交流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组织相应的创业交流会和座谈会,给退役军人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帮扶导师的选取应该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一些愿意提供帮助的企业家中选择,这些专家同政府相关人员结合,组成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帮扶指导团,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深入到退役军人群体中去,为他们提供创业帮扶服务,确实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3、示范带头引领,分享创业经历

为充分发挥先进人物、杰出代表创新创业引领作用,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职业发展论坛”、“创业大讲堂”,广泛宣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事迹,分享创业发展的心路历程和经验做法,彰显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这样不仅能传递正能量,增强广大退役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也能为广大退役军人树立学习榜样,指明就业创业方向,启迪事业发展,激发争当先锋的壮志豪情。此外,还可以利用本地优质企业参展契机,创造退役军人创业精英的大聚会、合作多赢的大平台,聚力优秀创业团队,融合军营特色群体模式,推进“领头羊”式创业模式,为退役军人各尽其才、各展其能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二、培训机构方面,市场化运作、精准化教学、科学化管理

(一)健全市场化的培训教育运行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退役军人培训教育机构间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认识差异,以及培训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师资状况各异的实际。政府首先应建立开放式的市场教育培训业态,尽可能接近市场化竞争的开放式教育培训机制,激发优质教育机构、特色培训学校、大中型企业参与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引导教育培训向专业化、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退役军人的学习需求。同时,为更好地促进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厘清和统筹退役军人就业需求,政府部门要通过引进第三方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教育和职业性向测试,讲清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政策,使退役军人明晰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人才需求现状和方向,强化对就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全面摸相关人员的性格特质、知识基础、能力结构、特长优势、岗位诉求、职业意愿以及价值取向,尽可能地保障退役军人就业需求和职业选择的客观性、真实性,为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做好基础性准备。此外,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要与教育、人社等部门充分沟通协调,组织行业专家实地考察区域教育资源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资质,评估分析教育资源的现实状况和特点,梳理研究社会办学资源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通过内外渠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专业归类,并结合个人意愿统筹退役军人的学习方向和专业选择,从而制定教育资源与人员需求配置表,努力实现按照个人意愿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

(二)推行扁平化的培训教育资源统筹服务方式

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是贯穿就业选择、职业固化、事业发展的一个服务过程,基于目前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资源分散、绩效弱化、服务短视等现状,急需构建“一站式”多元化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扁平化的资源统筹管理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利用大数据分析为退役军人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借助政府主导建设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发放调查问卷、跟踪学习过程、记录学习结果等形式对培训人员抓取数据,全面形成显性因素的清晰画像,为政府、承训机构、用人单位、退役军人提供多维度数据资源和服务管理通道,保障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规范、高效;二是连接供需两端为退役军人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参加培训获得相应的就业能力是谋求较好工作岗位的基础条件,及时且具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是保障就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直接面向退役军人建立连接供需两端信息发布的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是区别于其他网络招聘渠道的重要特征。具有创业意向的退役军人该平台直接提交创业计划,投资孵化机构可以及时获取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相关信息,开展针对性的创业帮扶,从而打通就业创业供需两端的信息孤岛,创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对接模式,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围绕个性化需求为退役军人提供线上线下融通的终身学习服务。受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会普遍面临知识危机、能力危机的情况。这就要求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要具备为退役军人不断增长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教学场地和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便捷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满足退役军人终身职业发展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需要。

(三)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承训机构要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利用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摸准企业岗位需求及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能力标准,并根据岗位能力标准和退役军人的学习基础、专业背景、能力结构,结合退役军人就业专项职业能力认定要求,制订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实施分层分类分段的教育教学。承训机构需要基于退役军人既有知识和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进行分层设置;依据企业岗位标准和要求,结合退役军人的个人诉求、职业愿望和学习能力,实施灵活多样、难易融通的分类教育教学服务;针对退役军人职前职后的学习需求,通过提供适用性、持续性的分段式课程教育教学服

务,增强退役军人的学习黏性。

(四)实施特色鲜明培训课程体系

一是建立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街接性课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贯穿于服役期和退役期,使现役军人教育培训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相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为补充,全面构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对于军地通用性专业通过培训使专业精益求精;对专业仅限于军用的,可适当安排学习一些民用专业知识,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开设适应性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就业形势与政策辅导等课程内容,实现退役前后的角色转换、课程衔接。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军人求知成才的欲望,促进教育训练并且提升部队人员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使部分人员掌握地方生产建设的本领,以顺利适应新岗位的实际要求,为他们再社会化提供助力。

二是建立退役军人职业规划与通用性素养课程。对现役军人开展职业规划辅导及相关技能储备培训,对退役军人开展心理适应及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融合人工智能对新时代教育培训的支持作用,多方联动,实现现役与退役培训不断线、线上与线下培训相交互的良性发展态势。适应从“战场”到“市场”的积极转变,促进退役军人转战地方发展一线的需要,开发以职业规划为导向,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所需要开设形势报告、当地工作特点、就业形势、工商税务、劳动法规等通用性的素养课程让退役军人对脱离已久的社会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帮助其尽快融入社会中,通过这个层面的学习,在让退役军人从心理和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开始角色转变的初始化,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新的角色,同时也提升了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立退役军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融通性课程。在适应性衔接课程、通用性素养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退役军人的职业选择,采用院校“1+X”证书制度。“1”代表通过培训合格后获取学历教育资格证书,“X”代表具体就职岗位所需要的执业资格证书。两种类型的证书齐全,表明个人具有了从事某一岗位工作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与资格证书体系相对应的就是融通性课程,它是对职业技能岗位能力指标确定后所形成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在同一技能岗位中,不同登记的执业证书其课程内容虽不相同但又相互衔接递进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规范,由此而形成综合的、稳定的、进行精准化的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融通性课程安排,为高质量就业提供可持续支持。

(五)提供精准化的培训教育教学服务手段

为确保培训机构能提供精确化教育服务,有效促进退役军人精准就业,首先承训机构应依托政府职能部门,摸清摸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及适岗能力标准,并依据退役军人文化基础、专业背景、能力结构,结合就业岗位专项职业能力认定要求,制订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实施分层分类分段的教育教学。

其次,针对退役军人特定身份和普遍缺乏社会阅历的实际建立精准化的管理服务模式。该模式实施中,要严格执行教育培训政策的相关要求,设置严格管理和弹性服务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员的日常管理考核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提高学习过程性考核在课程终结性成绩认定中的比例权重。

三是,提供以精准化教育教学服务为基础的精准化就业管理服务。基于政府政策机制保障和精准的学习服务,承训机构应依托政府和企业主导退役军人就业工作,逐步形成“谁培训谁负责就业”的工作机制,促进培训人员精准就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做好精准就业的政策措施配套,建议在政策设计上把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体系;核心是创新精准就业的培养机制,承训机构通过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融合校企师资、细化培训环节、设计培训课程,架构全过程熟悉岗位;重点是构建精准就业的资源服务通道。在对人才需求岗位标准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加强退役军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加强退役军人适用性岗位的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退役军人的就业需求。

(六)建立科学化的学生管理服务模式

与在职进修的成人教育学员相比,退役军人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同时退役军人特定的身份又决定其需要履行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所以退役军人的学生管理机制应强化基于目标导向的针对性设计和构建。

    一是规范过程管理,加强思想引领。首先,退役军人学生管理工作需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关于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政策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退役军人学员的群体特点和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工学矛盾,设置严格管理和弹性服务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退役军人学员的日常管理考核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提高学习过程性考核在课程终结性成绩认定中的比例权重,日常管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奖、生活补贴发放挂钩,规范退役军人的学习行为,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升华退役军人自身的特质内涵。其次,承训机构要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用人单位、镇街、社区加强合作,建立多层级多类别的评优评奖机制,通过学习标兵、就业先锋、创业标兵、先锋党员等荣誉的评比,引导退役军人自我释放乐学向上、奋发作为的正能量信息,带头营造工学相长的社会学习氛围。再次,成立退役军人临时党组织,建立网上党支部,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有条件的承训机构要与各级组织部门协调,打通退役军人加入党组织的相关路径,鼓励有人党意愿的退役军人加入党组织,以党建带学风,以学风促作风;重视退役军人团建工作,加强与当地预备役部队、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合作,开展有益于退役军人自我锤炼的拓展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活动载体,增强退役军人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构建与退役军人的思想交流沟通机制,关注退役军人的所思所想,通过建认“一人一档”的学员成长跟踪记录,及时掌握退役军人的思想困惑和就业忧虑,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

    二是立足职业导向,强化课程思政。由于大多数退役军人社会感性认知普遍不足,职业定位模糊,就业能力不足与就业期望过高之间的矛盾突出,容易产生价值困惑和职业误区。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过程,是引导退役军人树立职业精神和建立正确就业观、职业观的重要措施,是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向退役军人传递专业知识本身具有的价值倾向,提升专业素养。在实习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教育,引导退役军人把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相融合,培养合作、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客观认知企业文化对职场环境、职场竞争、职场交往的影响力,提高退役军人正确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退役军人建认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是加强组织引导,提升管理绩效。首先,承训机构要建立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纵横向融合的学生管理组织体系。依托政府部门,建立区(县、市)一乡镇(街道)一社区(村)一家庭一用人单位一承训机构松散型学生管理组织,明确各层级退役军人管理的职责和任务,构建以线上联系沟通为主的学生管理协调机制,主要对涉及退役军人学员的重大事项进行通报并协作处理。其次,承训机构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统筹组织,建立退役军人学员自管组织,可以依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学生联合会、网上党支部等载体,并根据承训规模和区域划分建认相应的学员自主管理体系,形成学员自我管理的合力,选择政治素质高、就业基础好、社会资源广、组织能力强的退役军人担任各类组织的召集人,促进退役军人成为引导社会正能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最后,承训机构要建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学生管理组织和管理机制,注重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与考核,提升班主任善学善管善促的能力水平,促进督学服务与思想教育相融合,建立导师帮扶机制,保障学生管理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本文来自重庆市人才研究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主办课题《重庆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及就业培训教育服务研究》咨政建议,课题负责人:于浩,系重庆中军骄•雨林退役军人双创基地负责人;课题主研人员:王强、杨毅、吕楠。)